继近日我国发现首例黄热病输入性病例后,3月19日,北京又新增两例黄热病输入性病例;而在不久前,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后,目前已发现的12例输入性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日升高,寨卡、登革热、黄热病等蚊媒传播疾病发生的风险日趋增加。当前,我国采取了何种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上述疫情,我国具备严控扩散风险的能力吗?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
科学引导公众参与防控至关重要
近日,寨卡病毒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5月,巴西出现首例寨卡病毒本地感染病例,此后寨卡病毒病疫二十一点游戏情在美洲国家持续传播、扩散,目前有本地传播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已达36个,特别是在巴西等疫情高发国家还发生了小头畸形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聚集性病例。
那么,阻止寨卡、登革热、黄热病等蚊媒传播疾病发生风险的关键措施是什么?“防蚊灭蚊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控蚊媒传播疾病的关键措施,科学引导公众参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崔丽强调,对于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等7个蚊媒传染病疫情高发省份,要增加经费和人员投入确保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要求,在本省(区、市)全部高风险县区开展媒介伊蚊监测,为科学采取灭蚊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全国其他省份也要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在蚊虫活跃季节来临前开展集中灭蚊行动。
严防疫情扩散风险,需要人人参与
严防疫情扩散风险,需要人人参与。崔丽认为,相对于2003年非典,此次我国首个寨卡病例、首个黄热病病例的及时公布,以及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主动发声、答疑解惑,让公众正确认识疫情,提高了公众参与防控疫情的主动意识。
不仅如此,13年来,我国的卫生应急体系从无到有,卫生应急能力由弱到强。崔丽介绍,例如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度,构建了卫生应急病原实验室网络;实现了二十一点游戏APP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等等,确保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
本文地址:http://www.apzihe.com/banhua/202112/6807.html